行業背景
隨著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日益凸顯、地位逐步提升?!耙粠б宦贰苯洕l展戰略的提出,使中國同世界各國的往來更加頻繁和密切。2016年8月17日,習近平主席在北京出席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并強調了“五通”(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五通”,離不開不同語言文字之間的相互溝通,而漢語國際教育正是語言溝通的“門徑”。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國際化特色和專業培養目標正符合了新時期中國對外發展對雙語人才的需要。在漢語國際教育專業進行雙語教學意義重大。據統計,最近十年來,我國已在140個國家設立了511所孔子學院和1073個中小學孔子課堂,各類學員達210萬。目前,已有近70個國家將漢語教學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全球漢語學習者達1億多人。
專業特色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培養掌握扎實的漢語基礎知識,具有較高的人文素養,具備中國文學、中國文化、跨文化交際等方面的專業知識與能力。能在國內外各類學校從事漢語教學。在各職能部門、外貿機構、新聞出版單位及企事業單位從事與語言文化傳播交流相關工作的中國語言文學學科應用型專門人才。
漢語國際教育在人才培養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分為學院內實踐和海外實踐。學院內實踐主要是漢唐中文的課堂教學、國內各大漢語培訓機構、計算機應用訓練、普通話語音及普通話水平測試實驗、中華才藝(書法、國畫、剪紙、泥塑、戲曲、舞蹈、葫蘆絲等)、中華文化、能力拓展、涉外教育、多媒體教學、畢業論文等多種實踐方式。
其中特色包括:
● 學院組織學生成立了專業的學生團隊(Wave),在各項活動中由老師負責,學生輔助。使學生親身參與學校的各項對外交流活動,在課堂之外鍛煉了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并且開闊了視野。
● 實行“導師制”。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成長為合格的漢語教師,學院采用類似于研究生導師制的方式對于勵志從事漢語國際教育事業的優秀學生進行特殊培養。
● 漢墓博物館實驗(實訓)室。實驗室可以對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學生進行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專業培訓。從“漢字文化”“漢文化”“文物展示”三大主題入手,開展各項文化活動,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組織能力、策劃能力,在教師的指導下研究出適合外國留學生的講解模式和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傳播中國文化知識的能力等。
海外實踐主要是海外外派漢語教師
● 由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愿與各國政府教育部門、教育機構、社團組織、漢語教師團體等建立合作關系,提供漢語教學志愿服務。根據赴任國別,志愿者享受每人每月800或1000美元生活津 貼、一次性安置補貼1000美元,往返國際旅費、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住宿、醫療保險以及派出相關費用。
● 與泰國各大學建立合作聯系、與漢語橋項目建立戰略合作協議等,倡導“引進來”和“走出去”教育方針,為專業學生提供實習基地。
學院力圖將學生培養成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實踐型、復合型人才,開設具有實踐性的第二課堂,建立海外實習基地的雙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導師制”教學技能輔導和教學技能比賽培養學生對外漢語課堂的教學能力;舉辦名師引智講座,豐富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和人文素養。畢業生取得學士學位證后可繼續攻讀本專業或相關專業碩士研究生。
2009年6月9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下達《關于批準新增法律碩士等類別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單位的通知》(學位辦[2009]35號),批準中國傳媒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天津師范大學、河北大學、河北師范大學、內蒙古師范大學、遼寧大學、遼寧師范大學、大連外國語學院、上海師范大學、蘇州大學、浙江師范大學、安徽師范大學、廈門大學、福建師范大學、江西師范大學、山東師范大學、曲阜師范大學、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湖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廣西大學、廣西師范大學、廣西民族大學、重慶大學、西南大學、四川師范大學、云南大學、西北大學、陜西師范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蘭州大學、西北師范大學、新疆大學、新疆師范大學、青島大學和廣東外語外貿大學39所院校新增為專業學位培養單位。目前共有63所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院校。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是與國際漢語教師職業相銜接的專業學位。主要培養具有熟練的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技能和良好的文化傳播技能、跨文化交際能力,適應漢語國際推廣工作,勝任多種教學任務的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國際化專門人才。
主干學科及核心課程
● 主干學科:漢語國際教育
● 核心課程:現代漢語、古代漢語、語言學概論、中國古代文學概論、中國現當代文學概論、外國文學作品選讀、教育學、心理學、中國傳統文化概論、西方文化概論、跨文化交際學(雙語)、對外漢語教學法、公共關系學、中華才藝等。
● 授予學位:修滿培養方案規定學分并通過學位論文(或畢業專業報告、畢業設計)答辯的本科生,經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學位評定委員會審議通過后,授予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文學學士學位。